炎炎夏日,在知识的海滩玩沙


时间:2018年7月28日14:00
坐标:北京海淀,中国技术交易大厦B座
夏日午后,烈日当头,光环国际PMI-ACP®&DevOps学友会工作坊第二期敏捷看板实战沙盘演练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,根本阻挡不了光环学友求知的脚步。就是这群明明可以靠颜值生存的人却偏偏选择了才华,不断的提升自己,积累知识!
感谢一路以来各位学友们的陪伴与支持,闲言少叙,接下来带领大家走进本次的沙盘活动。

一、 “海洋”所属海域
这片海域在20世纪30年代才被发现,直到2001年2月,大家才对此形成了统一的认知。它就是Agile——敏捷,一种现在市场环境下广受欢迎的管理方法。自2001年发布了《敏捷宣言》,业界敏捷人士一直在实践中探寻更好的软件开发方法,身体力行的同时也在帮助他人并建立了如下价值观:
个体和互动 高于 流程和工具
工作的软件 高于 详尽的文档
客户响应 高于 合同谈判
响应变化 高于 遵循计划
也就是说,尽管右项有其价值,但更重视左项的价值。
在敏捷宣言里,带出了敏捷的四大价值观,指引所有人向着明确的目标前行。

二、 今天启航的“沙滩”
认识了眼前的这片汪洋大海,就要知道我们所处位置——他源于精益思想,名为Kanban。精益思想源于丰田公司,强调:快速-灵活-机动。而Kanban就是这个思想下的代表,Kanban是一种“原地出发”的方法,破坏性很小,很容易被应用。
kan在日语中是可视的意思,ban是卡片的意思。由此,进一步理解Kanban可以是把工作利用卡片进行可视化展示。
基本知识了解完,下面让我们走进本次的沙盘活动。

三、 从“这里”开始
首先我们为小伙伴们准备了照片墙,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许多小伙伴进入会场直奔签到墙,拍照并转发朋友圈,深受好评。



其次,特别感谢今天的分享嘉宾——陈凤,徐东伟,两位老师,早早的来到了现场,搭建了活动所需的基础专业环境:

专业环境搭建


我们的摄影师小伙伴也非常的给力,全程跟拍


下午2点,我们的沙盘游戏准时开始:陈凤老师扮演工厂老板发布产品需求的任务。学员共分为三个小组,在同样的要求下完成三轮迭代过程,给工厂老板交付产品。
每一个小组8个角色:
客户——接受制成品
项目经理——给生产过程计时
业务分析师——从整沓便利贴上撕下一页交给下一个员工
技术分析师——在便利贴左下角贴一个黄色圆点
设计师——在便利贴右上角贴一个红色圆点
界面工程师——在便利贴其它两个角贴两个绿色圆点
开发工程师——在便利贴中间贴两个蓝色圆点
测试工程师——保证“产品”符合要求,然后往下传
所有人完成自己的步骤后,按照下图指示传递给下一位角色者。


厂长陈凤老师


领取角色ing

来看看我们的生产小组吧:


第一组生产线 第二组生产线 第三组生产线


三条生产线,紧张有序,有条不紊的生产制作,不亲历过程,是很难通过文字描述整个过程,知识海洋遨游的乐趣,只有亲身参与,才能真正体会,上照片自己感受吧。



四、 给你最终的数据,挑战你的理解


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


看着这些数据是不是充满疑问,小组的加工能力?A强B弱?为什么第一轮合格品每个小组为什么那么少?短短三轮的游戏,大家的生产能力为什么都提高那么多?是什么让他们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?
别着急,往下看找找答案吧!

五、 不知道“干货”的含义,请往下看(答案专区)
经过了大家的亲身经历,以及呈现的数字结果,徐东伟老师做了精彩的总结:


长长的白板,满满的干货


干货一:Kanban
上图最左边的一张白板纸,做出了看板示例:从左到右,是这次活动产品“制造”的流程,卡片代表任务的流动。
日常工作中,似乎多数人都忙的不可开交,一年四季上下班披星戴月。可是能交付的价值,似乎还是得不到老板的赞许,升职,加薪似乎距离自己越来越远。一个Kanban,取出了信息冰箱里面“封存”的工作,不仅自己的工作内容得以呈现,同时也容易发现问题的积压点,从而优化自己或团队的工作,显著提升工作输出的价值。同时,汇报也不用长篇大论的报告,直接展示作为信息发射源的Kanban,便能将工作进度和内容清晰的呈现给老板或者客户。从此我们给你真实的视觉报告。
记住看板的三个原则:可视化、限制在制品(WIP)、管理流动
干货二:停止启动,聚焦完成
第一轮的合格品,每个小组都给出了惊人的数字,也就是1或者2。完成品每个小组都不只这个数字,但是合格品数量太不可思议了,都不是幼儿园小朋友,各个行业精英,大咖,贴个圆点都搞不定!?况且小组还有专职人员负责保证“产品”符合要求。
嗯,我们再来看看规则:
业务分析师——从整沓便利贴上撕下一页交给下一个员工。
技术分析师——在便利贴左下角贴一个黄色圆点。
设计师——在便利贴右上角贴一个红色圆点
界面工程师——在便利贴其它两个角贴两个绿色圆点。
开发工程师——在便利贴中间贴两个蓝色圆点
测试工程师——保证“产品”符合要求。
就此我们看看下面一组客户角色扮演者手中这张“制成”的产品:


规则看起来似乎很清楚,但是细心的读者也许会想到每个圆点只是有粗略的说明,在便利贴角或者中心的具体位置,似乎看不到任何说明。
回想一下我们的工作,会不会有很多看似清晰的需求,交付的时候我们会抱怨客户善变,抱怨老板苛刻,我们尝试着从自身出发,停止启动,聚焦完成。知道客户、用户或者老板清晰的需求,是不是要比我们大干、苦干100天,能够获得更大的价值呢?
放大到敏捷的管理方式,通过迭代和增量,更早的发布产品,通过每次交付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,持续改善,不仅减少浪费,同时也会获得更大的收益。
干货三:限制在制品
什么是在制品?WIP(Work In Process)也就是数据统计中的对应行所呈现的数字。他有两个不同的含义:一,进行中的工作。二,流程中的工作。
三轮迭代过程里面,第一次每个岗位完成自己岗位所需的5个“产品”后,流转到下个岗位。第二轮,每个人完成自己岗位所需的一个“产品”后,流转到下个岗位。第三轮,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前两轮的情况,自己选择每个岗位所需的“产品”个数。第二轮的总时间是5分钟,而第三轮的时间只有3分钟。
第二轮和第三轮的数字对比,可以明显看到虽然时间减少了两分钟,但是成品和合格品的数量不降反升。
合理的限制在制品,能够提高交付数量,并保证交付时间。
就此,约翰.利特尔博士从数学上证明,同时做得事情越多,每件事情花费的时间就越长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利特尔法则,公式表达为:周期时间=在制品数量/吞吐量。周期时间是指完成每个工作项所需时间;在制品数量是指并行工作的数量;吞吐量是指完成每个工作项的平均时间。
再回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,会不会每天不得不处理很多事情,在做的事情还没完成,又不得不去处理其它的工作项,似乎大家都在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,科技的进步,自己也能成为多核,多线程的CPU能力,不过一心不可二用的古人经验,我们何不借助这次的数据呈现,重新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认知呢?
干货四:自组织团队
从干货三我们已经了解到,每个岗位WIP的数字已经是小组根据前两轮的经验,内部自己决定。如何能够保证交付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团队内自我协商的结果。创纪录的12秒,创纪录的0个在制品,三个小组制成品数字如此接近。并且相比第二轮,还缩短了40%的时间。由此,你能想到什么?
或许,你已经习惯了等待上级领导的每一个指令;或许,你每天都在抱怨自己拥有猪一样的队友;或许,比起团队,你可能只能相信自己。
那么,尝试一下敏捷管理可能会重新让你认识自己和你的团队,猪的比喻已不再是笨的代言,它将代表全身心投入的人。你的领导会成为你的“仆人”,你的一切经验积累将会发挥出最大的光芒。
如果这些在你看来,还很陌生,那你还在等什么?他们已在光环PMI-ACP®学友会的大家庭里面,你还在等什么,一起加入吧!


炎炎夏日,在知识的海滩玩沙

时间:2018年7月28日14:00
坐标:北京海淀,中国技术交易大厦B座
夏日午后,烈日当头,光环国际PMI-ACP®&DevOps学友会工作坊第二期敏捷看板实战沙盘演练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,根本阻挡不了光环学友求知的脚步。就是这群明明可以靠颜值生存的人却偏偏选择了才华,不断的提升自己,积累知识!
感谢一路以来各位学友们的陪伴与支持,闲言少叙,接下来带领大家走进本次的沙盘活动。

一、 “海洋”所属海域
这片海域在20世纪30年代才被发现,直到2001年2月,大家才对此形成了统一的认知。它就是Agile——敏捷,一种现在市场环境下广受欢迎的管理方法。自2001年发布了《敏捷宣言》,业界敏捷人士一直在实践中探寻更好的软件开发方法,身体力行的同时也在帮助他人并建立了如下价值观:
个体和互动 高于 流程和工具
工作的软件 高于 详尽的文档
客户响应 高于 合同谈判
响应变化 高于 遵循计划
也就是说,尽管右项有其价值,但更重视左项的价值。
在敏捷宣言里,带出了敏捷的四大价值观,指引所有人向着明确的目标前行。

二、 今天启航的“沙滩”
认识了眼前的这片汪洋大海,就要知道我们所处位置——他源于精益思想,名为Kanban。精益思想源于丰田公司,强调:快速-灵活-机动。而Kanban就是这个思想下的代表,Kanban是一种“原地出发”的方法,破坏性很小,很容易被应用。
kan在日语中是可视的意思,ban是卡片的意思。由此,进一步理解Kanban可以是把工作利用卡片进行可视化展示。
基本知识了解完,下面让我们走进本次的沙盘活动。

三、 从“这里”开始
首先我们为小伙伴们准备了照片墙,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许多小伙伴进入会场直奔签到墙,拍照并转发朋友圈,深受好评。



其次,特别感谢今天的分享嘉宾——陈凤,徐东伟,两位老师,早早的来到了现场,搭建了活动所需的基础专业环境:

专业环境搭建


我们的摄影师小伙伴也非常的给力,全程跟拍


下午2点,我们的沙盘游戏准时开始:陈凤老师扮演工厂老板发布产品需求的任务。学员共分为三个小组,在同样的要求下完成三轮迭代过程,给工厂老板交付产品。
每一个小组8个角色:
客户——接受制成品
项目经理——给生产过程计时
业务分析师——从整沓便利贴上撕下一页交给下一个员工
技术分析师——在便利贴左下角贴一个黄色圆点
设计师——在便利贴右上角贴一个红色圆点
界面工程师——在便利贴其它两个角贴两个绿色圆点
开发工程师——在便利贴中间贴两个蓝色圆点
测试工程师——保证“产品”符合要求,然后往下传
所有人完成自己的步骤后,按照下图指示传递给下一位角色者。


厂长陈凤老师


领取角色ing

来看看我们的生产小组吧:


第一组生产线 第二组生产线 第三组生产线


三条生产线,紧张有序,有条不紊的生产制作,不亲历过程,是很难通过文字描述整个过程,知识海洋遨游的乐趣,只有亲身参与,才能真正体会,上照片自己感受吧。



四、 给你最终的数据,挑战你的理解


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


看着这些数据是不是充满疑问,小组的加工能力?A强B弱?为什么第一轮合格品每个小组为什么那么少?短短三轮的游戏,大家的生产能力为什么都提高那么多?是什么让他们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?
别着急,往下看找找答案吧!

五、 不知道“干货”的含义,请往下看(答案专区)
经过了大家的亲身经历,以及呈现的数字结果,徐东伟老师做了精彩的总结:


长长的白板,满满的干货


干货一:Kanban
上图最左边的一张白板纸,做出了看板示例:从左到右,是这次活动产品“制造”的流程,卡片代表任务的流动。
日常工作中,似乎多数人都忙的不可开交,一年四季上下班披星戴月。可是能交付的价值,似乎还是得不到老板的赞许,升职,加薪似乎距离自己越来越远。一个Kanban,取出了信息冰箱里面“封存”的工作,不仅自己的工作内容得以呈现,同时也容易发现问题的积压点,从而优化自己或团队的工作,显著提升工作输出的价值。同时,汇报也不用长篇大论的报告,直接展示作为信息发射源的Kanban,便能将工作进度和内容清晰的呈现给老板或者客户。从此我们给你真实的视觉报告。
记住看板的三个原则:可视化、限制在制品(WIP)、管理流动
干货二:停止启动,聚焦完成
第一轮的合格品,每个小组都给出了惊人的数字,也就是1或者2。完成品每个小组都不只这个数字,但是合格品数量太不可思议了,都不是幼儿园小朋友,各个行业精英,大咖,贴个圆点都搞不定!?况且小组还有专职人员负责保证“产品”符合要求。
嗯,我们再来看看规则:
业务分析师——从整沓便利贴上撕下一页交给下一个员工。
技术分析师——在便利贴左下角贴一个黄色圆点。
设计师——在便利贴右上角贴一个红色圆点
界面工程师——在便利贴其它两个角贴两个绿色圆点。
开发工程师——在便利贴中间贴两个蓝色圆点
测试工程师——保证“产品”符合要求。
就此我们看看下面一组客户角色扮演者手中这张“制成”的产品:


规则看起来似乎很清楚,但是细心的读者也许会想到每个圆点只是有粗略的说明,在便利贴角或者中心的具体位置,似乎看不到任何说明。
回想一下我们的工作,会不会有很多看似清晰的需求,交付的时候我们会抱怨客户善变,抱怨老板苛刻,我们尝试着从自身出发,停止启动,聚焦完成。知道客户、用户或者老板清晰的需求,是不是要比我们大干、苦干100天,能够获得更大的价值呢?
放大到敏捷的管理方式,通过迭代和增量,更早的发布产品,通过每次交付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,持续改善,不仅减少浪费,同时也会获得更大的收益。
干货三:限制在制品
什么是在制品?WIP(Work In Process)也就是数据统计中的对应行所呈现的数字。他有两个不同的含义:一,进行中的工作。二,流程中的工作。
三轮迭代过程里面,第一次每个岗位完成自己岗位所需的5个“产品”后,流转到下个岗位。第二轮,每个人完成自己岗位所需的一个“产品”后,流转到下个岗位。第三轮,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前两轮的情况,自己选择每个岗位所需的“产品”个数。第二轮的总时间是5分钟,而第三轮的时间只有3分钟。
第二轮和第三轮的数字对比,可以明显看到虽然时间减少了两分钟,但是成品和合格品的数量不降反升。
合理的限制在制品,能够提高交付数量,并保证交付时间。
就此,约翰.利特尔博士从数学上证明,同时做得事情越多,每件事情花费的时间就越长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利特尔法则,公式表达为:周期时间=在制品数量/吞吐量。周期时间是指完成每个工作项所需时间;在制品数量是指并行工作的数量;吞吐量是指完成每个工作项的平均时间。
再回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,会不会每天不得不处理很多事情,在做的事情还没完成,又不得不去处理其它的工作项,似乎大家都在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,科技的进步,自己也能成为多核,多线程的CPU能力,不过一心不可二用的古人经验,我们何不借助这次的数据呈现,重新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认知呢?
干货四:自组织团队
从干货三我们已经了解到,每个岗位WIP的数字已经是小组根据前两轮的经验,内部自己决定。如何能够保证交付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团队内自我协商的结果。创纪录的12秒,创纪录的0个在制品,三个小组制成品数字如此接近。并且相比第二轮,还缩短了40%的时间。由此,你能想到什么?
或许,你已经习惯了等待上级领导的每一个指令;或许,你每天都在抱怨自己拥有猪一样的队友;或许,比起团队,你可能只能相信自己。
那么,尝试一下敏捷管理可能会重新让你认识自己和你的团队,猪的比喻已不再是笨的代言,它将代表全身心投入的人。你的领导会成为你的“仆人”,你的一切经验积累将会发挥出最大的光芒。
如果这些在你看来,还很陌生,那你还在等什么?他们已在光环PMI-ACP®学友会的大家庭里面,你还在等什么,一起加入吧!